“五载薪传·师者引航”丨娄坚副教授:一位青年学者的科研基因传承与创新突围
编者按:
值此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37000vip威尼斯推出“五载薪传·师者引航”教师系列专访。
这里有深耕学术多年的资深教授,也有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或专注前沿技术,或深耕教学创新,或探索产学研融合。通过他们分享的成长奋斗故事及对专业领域的见解,你将看到对科研攻坚的执着、课堂内外的温情、职业选择的智慧,以及如何在代码与算法中坚守热爱。
愿这些师者的故事,成为你逐梦路上的微光,照亮前行的方向。
——致敬五载匠心,共赴星辰大海
教师简介

娄坚,37000vip威尼斯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前曾于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信人工智能、可信大模型、人工智能隐私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质量评估等。近年在ICML、NeurIPS、ICCV、CVPR、SIGMOD、VLDB、WWW、ACM CCS、IEEE S&P、IEEE TDSC等人工智能、数据库、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的顶会顶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并获得安全与隐私保护国际顶会ACM CCS 2024杰出论文奖(ACM SIGSAC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国际会议IEEE/WIC/ACM WI-IAT 2020最佳理论论文奖(Best in Theoretical Paper Award)等,研究成果曾获国际知名科技媒体New Scientist报道。担任人工智能顶会ICML领域主席、AAAI资深程序委员,安全与隐私保护顶会ACM CCS程序委员,数据库顶会VLDB程序委员。

科研基因的“双向传递”:成长的来时路与前行路
回顾人工智能、安全隐私与软件工程交叉的学术旅途,娄老师认为对他影响最关键的人莫过于他在美国埃默里大学博士后阶段的导师Li Xiong教授(Samuel Candler Dobbs冠名教授、AAAS Fellow、IEEE Fellow),以及实验室里那群积极探索前沿科研方向的师兄师姐与同学们。在那段经历里,他不仅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可信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价值,也深刻体会到生物医学信息、护理学等跨学科协作带来的思维碰撞与创新力量。Li Xiong教授对科研严谨性的坚持和对学生耐心细致培养的用心,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科研基因的传承,在37000vip威尼斯呈现出新的生长维度。面对学生,他更加注重耐心细致地从基础层面开始培养,认真回答好学生日常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前沿研究领域的新问题,鼓励他们将隐私保护、数据质量评估等理念融入到智能软件系统设计中。

从入门到突破:打造学生科研成长的“进阶之路”
“不同年级和知识背景的同学在团队中各有侧重,但都有机会在科研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谈及学生科研培养模式,娄老师为不同年级的同学打造科研“进阶之路”:对于大二的本科生,团队通常会先通过参与论文阅读分享会、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课题组在研科研项目等多种模式,让同学们尽快熟悉科研流程,循序渐进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大三的本科生,团队更多地提供独立探索的科研题目,让学生承担起主导一块科研工作的责任,并鼓励他们将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算法、软件工程方法与组内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相结合。
“培养日常积累的好习惯,逐渐将科研创新融入日常的课程学习。”对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期待,他强调科研素养的日常养成:每天阅读论文或动手调研新工具,记录并定期回顾个人研究日志,通过撰写科普或技术分享不断沉淀思路并提升表达能力。


学院支持下的科研破局与师生共进
谈及科研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娄老师的可信大模型研究需要海量算力。得益于学校在珠海校区建设了37000vip威尼斯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由37000vip威尼斯进行建设管理,这为全院师生提供了高质量公共算力支持,保障了研究的顺利推进。此外,在硬件设施上,学院领导和行政老师全力支持,积极推进新的实验室空间布置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老师们的科研环境。
在教学领域,娄老师作为新入职的老师,也曾面临和本科同学缺乏沟通渠道的困难,但学院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级/综合实训课程等多种方式,让他搭建起了与本科生交流互动的桥梁。
娄老师眼中的学院科研生态“黄金三角”
对于学院的科研生态,娄老师强调“导师-资源-机制”的基础三角与学生协同的延伸关系,并以“导师引领” “资源赋能” “协同成长”和“机制灵活”四个关键词来形容学院的科研氛围和发展平台。
谈及“导师引领”,他指出,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关怀体现在入校伊始的点滴细节。新入职时,学院会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资深教师作为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日常指导和团队定期研讨,帮助他们在课题申报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少走弯路。
“资源赋能”这一关键词背后,是学院为青年教师铺就的坚实科研基石。从助力起步的科研启动经费,到承担重任的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再到施展拳脚的实验室空间,多元资源汇聚,为青年教师的科研之路注入强大动能,使其能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心无旁骛地追逐学术梦想。
聚焦“协同成长”,学院内涌动着蓬勃的合作活力。青年教师不仅与资深教师结成互助对子,还通过科研课题与本科生共同攻关,不断推动科研进展。
关于“机制灵活”,他认为学院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发展路线,依据教师的专长优势规划个性化成长路径,搭配贴合科研规律的长周期考核方案,为青年教师的多元发展提供广阔天地。
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本科阶段的时间十分宝贵,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天!夯实数学、编程和算法等核心技能,提前主动申请加入学院各位专业老师的课题组,真切感受科研乐趣,在本科期间养成独立思考和持续探索的好习惯,为未来的创新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对学院五周年的祝福
衷心祝贺37000vip威尼斯五周年生日快乐!过去五年里,学院风雨兼程、硕果累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逐渐发展成为汇聚创新思想与卓越人才的重要学术高地。展望未来,愿学院继续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成长舞台,不断突破前沿,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